【中央網路報】兩岸殘障者聚首臺北舞臺展示“弦月之美”

人氣1839
FRATA - 媒體報導 | 2009-01-05 16:59:50

兩岸殘障者聚首臺北舞臺展示“弦月之美”

http://www.cdnews.com.tw 2008-12-01 10:12:30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陳恆光/綜合報導

 弦月之美,是種怎樣的美?

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,台灣截肢青少年輔健勵進會理事長曾一士說,月亮的光輝來自太陽,只要太陽圓滿地散發光與熱,則月亮即使有缺,一樣圓滿展現其生命光輝,有光輝便是美。

 這裏,曾一士先生是在作一比方,他以太陽喻心靈,以月亮喻身體。

 十一月三十日的晚間,微涼,臺北仁愛路四段北側的“國父紀念館”大會堂中,臺灣以及特別受邀、來自上海的表演者同台展露藝術天分,與上千位臺北觀眾分享他們作為身體障礙者不受羈絆的熱情和才華。

 少年時因火車意外失去雙腿的何欣茹掌握輪椅,和靦腆的兒子保持同一節奏,在強烈、震撼心臟的動感音樂中舞出嘻哈的陽光和活力;盲人聲樂家徐百香撫古琴唱李白《秋風詞》,二十年前三赴上海求師研習民族聲樂,堅韌成就她直達人心的美妙歌聲;遠道前來臺北,上海殘疾人藝術團四個失聰少年,依仗節奏以及指導老師手上韻律提示,舒展舞姿,與音樂完美融合。

 上海的楊傑和臺灣的楊恩典喜歡筆墨。同是三十餘歲,同為無臂青年,楊傑以口作書畫,楊恩典以足寫花鳥。

 在“國父紀念館”的大舞臺上,楊傑寫“惠風和暢”,楊恩典作“牡丹圖”,看到前者的大氣、後者的精美,場內觀眾以長時間的掌聲來致敬。

 接受主持人訪問、談人生苦樂,楊傑說,從小因意外失去雙臂,他的想法是“不要為自己找介面”,生活中的種種難處設法尋找工具和各種巧思來化解;二十多年來,他咬過各種筆桿,努力控制它們,直到當下無論書法繪畫運筆自如。

 楊恩典的女兒已經長大到能夠跟上舞臺,輔助媽媽作畫;不過,楊恩典特別願意談她當初堅持給孩子哺乳的點滴,自懷孕之初她就確信自己能“和一般的媽媽一樣”;而今日畫畫的基礎,她說,來自嚴師教導,來自作畫前磨墨三百次的辛苦,從中“磨出耐心”。

 當年,蔣經國先生懷抱中被遺棄在育幼院的三歲無臂小女說“沒有手,不能寫字”,果真在先生“可以用腳寫”的鼓勵中學會常人用手做的各項事情,楊恩典如今是臺灣最知名的口足畫家。

 楊恩典問楊傑,生活中最大成就感來自哪里?楊傑答,是“殘而不廢,有所作為”。楊傑問楊恩典閒暇時的愛好。楊恩典先笑答,希望鼓勵大家喂母乳。隨後,她一臉認真地表示,任何年齡的女子都愛漂亮、愛逛街;她喜歡逛街放輕鬆,以及將女兒打扮漂亮如同洋娃娃。

 晚會壓軸,是一場身障表演者的模特服裝秀“弦月心光”;模特兒著時尚的衣妝,不掩飾身體的缺憾,大方走向前臺展示自己的美,觀眾在持續熱烈的掌聲中表達著對勇氣與堅強的欣賞、支持。

 “弦月之美”今年是第十二度舉辦。策劃人曾一士先生說,晚會是臺灣的身障人士每年最盛大的演出舞臺;希望殘障朋友能自信、坦然地發揮才華,展現弦月之美;也期待各界能欣賞,肯定殘障朋友的生命價值,給予他們發揮才華的機會。

 臺北縣三重的許寶月在晚會後留言中寫道:“他們的辛苦付出及表演真的令人敬佩”,“他們的無私付出為社會做了有意義的事,大家應發揮內心中的小愛,多支持他們所辦的活動”。

 臺灣與上海,兩地身障者的堅持和努力、這種弦月之美,不只建構個人的健康與自信,也在分享中向眾人散發心靈的光和熱。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【中央網路報】

人氣1839